专家谈部分院校停招学硕: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转向以博士为主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3-15 来源:网络
(专家谈部分院校停招学硕: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转向以博士为主)
来源:澎湃新闻
近期,有关“自2022年开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受到关注,并引发学术硕士是否会“退场”,专业硕士(以下简称“专硕”)与学术硕士(以下简称“学硕”)在人才培养、就业方面的差异等话题的讨论。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一些高校部分学院或专业停招学硕,这与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布局调整有一定关系,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结果,也是部分著名高校区别化定位的选择。去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释放出一个信号: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加大,今后硕士研究生不再定位为研究型人才,而是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来培养;研究型的学术人才则主要通过博士教育来培养。
对于当前专硕在就业等方面难以获得与学硕同等机会、待遇的问题,陈志文认为,相关主管部门应该介入,主动作为,要求用人单位按“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的政策要求执行。
多所名校已有学院或专业停招学硕,扩大专硕招生
除复旦经济学院宣布自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硕外,复旦软件学院也已于去年7月宣布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硕。
澎湃新闻注意到,国内已有多所高校的部分学院或专业停招了学硕,或对研究生招生培养结构进行了调整。
去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发布公告称,该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同在去年7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也曾发布《关于从2021级起不再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公告》称,经学校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拟撤销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经济管理学院从2021级开始,不再招收政治经济学专业(专业代码)硕士研究生。
去年6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也明确,2021年起取消学硕项目招生,增扩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
此外,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招生则由2019年的招收10名学硕,变为2020年的招收15名专硕。武汉大学2018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显示,“会计学”招收全日制学硕,“会计”招收非全日制的专硕;但2021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该校会计专业只招100名(不含推免)非全日制研究生。
更早前,2014年北大经济学院宣布“不再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改为招收金融、保险、税务、国际商务4个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该学院将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于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高层次研究人才培养转为以博士教育为主
对于这类学硕停招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一所高校要招什么样的学生、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这是学校自身的事。高校招生通常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跟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相关。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和陈志文则认为,部分高校缩减学硕招生规模与国家调整了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针有关。
“1990年全国招收了本、专科生60万人,硕士生3万人,博士3000人,那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都属于研究型人才。”陈志文说,但到现在,我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去年全国高考共1071万人报名,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录取率超过90%;另外硕士招了100万人,博士招生超过10万人。今年硕士硕士招生则超过了120万人。
陈志文指出,一方面,当前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已经很大,但对高层次学术研究人才的绝对需求并没有那么大,且并非所有硕士研究生都适合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国际、国内环境变化都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去年我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根据会议精神,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陈志文说。
澎湃新闻注意到,去年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
陈志文还提到,以美国为例,优秀的本科生一般都是“直博”,中途读不下来的学生才被授予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而MBA、MPA等,本质上是职业教育,是应用型研究生,即专硕。
他说,“目前,我国最好的那部分大学已在弱化硕士研究生培养,开始探索‘本博’培养模式。比如上海交大‘强基计划’就明确采用本博培养模式。复旦经济学院在取消学硕的同时,也明确宣布‘选拔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
陈志文认为,这反映的是在高等教育充分发展后著名大学个性化的定位。普通大学暂时应该不会做类似调整,所以学硕招生总量应该不会太大变化。
专硕在就业等方面不被平等对待问题如何破解?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以产教融合培养为鲜明特征,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地位日益重要,必须加快发展。
事实上,自2017年起,我国专硕招生规模已高于学硕。2017年招录的硕士研究生中,专硕占比达到56%,是2009年以来专硕规模首次超过学硕。2019年研招中,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硕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达60.4%。
但另一方面,去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均为专硕)就业受歧视”话题一度受到很大关注。对此,去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回应澎湃新闻,“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网友反映,当前国内不少高校在专硕与学硕培养上区别不明显,专硕只是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学费更高。但在就业中,一些招聘单位会直接或间接地以学位类型来筛选人,专硕在求职中受到的限制更多。也即,专硕需求增大与专硕在实际中难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的现象并存。
对此,储朝晖认为,现象的背后存在多因多果,专硕进入门槛相对低一些,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培养质量、培养标准差异,进而又导致这类硕士生在学习过程、培养结果上跟学硕存在不一致。就目前来看,由于就业部门对专硕与学硕存在不同看法,且是基于一定事实性依据,这导致平等对待专硕与学硕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这一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去解决。
而在陈志文看来,包括教育部、中组部、人社部在内的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相关主管部门就应介入处理用人单位的招聘歧视问题。
“当然,歧视的背后是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担忧。这就回归到根本了,即更关键的是要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顶级名校的专硕又有几个人敢歧视?”陈志文补充道。
此外,储朝晖指出,“未来应继续加大专硕招生力度,同时大力提高专硕培养质量。在一些现实问题未解决之前,简单设立统一标准,这本身可能又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澎湃新闻记者程婷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大专毕业生,可以在上海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吗?
- 关于印发《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2017版)的通知
- 在职的工作人员申请专科或者本科学历有哪几种方式
- 关于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选的通知
- 往届优秀毕业生落户上海是否会放宽呢?
- 急于找工作的话本科毕业后支持考研吗?
- 丈夫是研究生,妻子是本科生可以申请上海户口的说法是否属实?
- 机床轰鸣的岁月:机械工业部当年直属14所本科高校,如今身在何处
- 上海2021年艺术类大专需要什么条件
- 不上高中直接去专科学校好,还是上高中走单招考专科好一点
- 非全日制本科可以考211学校的研究生吗?如果有请问有那些学校?
- 毕业5年,专科,在上海工资12000,算很失败吗?
- 985毕业生涌入县城,被质疑抢饭碗!考公或许是一种尝试
- 大专毕业是该继续升本还是工作?
- 想买个网上查到的大专,交钱不考试2年半拿证是真的吗?
- 出彩艺校生 | 优秀毕业生司巧艺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她写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 2020年上海有哪些大学?一本二本三本专科
- 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引进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公告
- 毕业生的户口,档案到底有多大的用处?不看后悔死你..doc
- 2023专科生可以考研吗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 2021深圳积分入户,多数人选加125分的软考职称
- 免居住证!2月1日起省内居民可在深圳办理出入境证件!
- 深圳大学生毕业即留深,高达45万的创业补贴为他们铺好前路
- 最高5万元!不限户籍!
- 17年深户入户接近尾声,18年入户政策怎么会这样调整?
- 新华访谈:广东积分入户政策已惠及63.2万人
- 你符合深圳落户资格,你将得到1.5w元以上的补贴
- 入深户弄虚作假,伪造出生医学证明?看看这类人的后果,太严重了
- 深户对小孩读书升学有什么影响?关系孩子的一生,家长赶紧看看!
- 非深户在深圳断断续续累计交了10年社保,可以在深圳办理退休吗